帮助家长充分认识手足口病
春夏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,很多妈妈又要开始担惊受怕了,恐惧源于未知,家长们需要的是:真正了解手足口病。下面就向各位妈妈详细的介绍一下手足口病。
手足口病:由肠道病毒引起
手足口病主要是由20多种(型)肠道病毒引起的,不过,这些肠道病毒并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次暴发流行中,一般是一种病毒或两三种病毒同时出现。其中,以柯萨奇病毒A16型(CoxA16)和肠道病毒71型(EV71)最常见。
CoxA16和EV71这两种病毒引起的症状很相似,人们无法在外观上区别手足口病到底是由哪种病毒引起的,但通常情况下,EV71引起并发症或重症的机会较CoxA16大很多。
手足口病传染途径
手足口病感染的根本原因是肠道病毒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,在肠粘膜内复制繁殖并持续释放到血液,然后通过血液传遍全身而发病,肠道是病毒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,并通过患儿的皮疹、水疱破损处、口腔分泌物及粪便导致扩散传染
所以,与患儿有近距离接触,或者接触了被分泌物污染的食物、水、玩具、毛巾等物品都可能被传染。
易得手足口病人群
当手足口病在暴发流行时,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被感染,不过它最喜欢“欺负”两类人:
1、5岁以下的儿童
5岁以下的婴幼儿,尤其是不讲卫生、抵抗力弱的孩子最容易被传染。因此,手足口病最容易爆发的地方就是:托儿所、幼儿园、学校等这些儿童聚集密度大的地方。
2、抵抗力较差的成人
成人也会感染手足口病,甚至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。当成人的抵抗力变弱以后,就会变得跟儿童一样容易被传染,症状也跟儿童患病后相似,以手部、脚底、口腔内长疱疹为主要特征,有些人的症状甚至比儿童更严重。
主要原因是这两类人群的体抗力较差,机体和肠道抵抗力不能抵御肠道病毒的侵袭,从而使病毒在肠粘膜内复制繁殖并持续释放到血液,然后通过血液传遍全身而发病
感染肠道病毒后,患者不会立即发病。先是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,经过3~7天的潜伏期后才进入发病期。
抵抗力强的人仅会出现轻微症状,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出现。而抵抗力弱的人就没那么幸运啦,不仅发病迅速,甚至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。
1、轻微症状
在发病初期,患儿会出现发烧的症状,体温可达38~39℃。发热1~2天后,手、脚、口腔,甚至肘部、下肢、臀部都会出现疱疹。疱疹比水痘疱疹要小,水疱壁很薄,大多不痒,也不会结痂。
除此之外,患儿还可伴有咽痛、咳嗽、流鼻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年龄较小的宝宝则因为口腔有太多的疹子而表现为哭闹、拒食、流口水。这些症状与疱疹性咽峡炎非常相似,家长要注意鉴别。
2、重症症状
严重的手足口病,肠道病毒可能会侵犯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、肺和心脏,尤其是小于3岁的孩子。在发病后即可出现脑膜炎或脑炎(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)、肺炎、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,可致患儿死亡,或者即使治愈也会留有后遗症。
因此,一旦发现患儿有持续高热不退,精神差,呕吐,抽筋,肢体抖动,呼吸、心率加速,出冷汗等症状时,应立即送他去医院治疗。
不过,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,因为这样的重症病例只占几千分之一,死亡率仅为十万分之一或几万分之一。